恒天翊官方旗艦店
服務熱線:133 6054 0871
我國工業發展起步晚,并且長期受到工業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但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國不但擁有了齊全的工業體系,而且已基本實現了制造業現代化。成為了現代工業主要三大聚集地除北美、西歐之外,全球亞洲東部區域的重要代表。在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歷史時點,拼取到了與其它先進制造業國家同臺競技的機會。
實體經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立身之本,先進制造業是做強實體經濟的關鍵。事實上不僅只有我們將先進制造業看得如此之重,除了我國在大力推行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之外,當今世界的工業發達國家無一例外都將智能技術與制造技術的融合發展,確立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手段。例如大家熟知的德國工業4.0、美國先進制造業,英國工業2050、新工業法國、韓國制造業創新3.0等發展戰略,無不凸顯出先進制造業在爭取國家的未來發展權中所肩負的關鍵作用。
在國內經濟結構中,為國家經濟高速增長做出巨大貢獻的傳統經濟模式正遇到越來越多的難題,勞動力、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的邊際效用在不斷走低,傳統制造業的低效率、高能耗、重污染等諸多問題也亟待解決。
利用新興技術對傳統制造業進行升級,以創新為驅動力的經濟結構改造勢在必行。之前大規模使用人工,輔以機電流水線的傳統工業生產方式,生產效率和成品質量會受到人力配備、技能、熟練程度等很多因素的制約。要推動產品的制作精度、可靠性、一致性以及生產效率達到一個新水準,向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轉型成為制造業的當務之急。
從社會需求端的角度考慮,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模式是至上而下式的,是由廠家收集用戶的需求,并按照需求共性來設計產品、組織生產,這種模式非常適合產品的標準化大規模生產,可以實現產品的低成本制造。如果要改變所生產的產品,要做產線調整并且形成效率,需要付出極高成本。而先進制造業代表著更機動靈活的生產能力,能夠滿足從下而上式的C to B式的定制化生產需求,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成為了先進制造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我國的工業規模已居世界之首,在參與全球化產業合作的過程中,很多企業在不斷應用最新裝備技術來提升競爭力,尤其在一些高價值、高精密的產品,比如汽車、3C產品的生產品中,工業機器人、自動化設備的使用非常普遍。如今的智能工廠自動化集成商中,就有不少是來自于這些較早裝備了自動化產線的生產型企業。它們在運用這些產線的生產實踐中,對自動化生產線所涉及到的工業系統軟件、自動化執行單元、傳感技術,以及物聯網大數據等各種技術從陌生到熟悉,從表層到細微,隨著對智能工廠的理解和技術認知的不斷深入,在實際生產中不斷完善和驗證,從而形成了自動化設備、工業系統軟件等技術的整合集成能力。不僅服務于自有產品的制造,同時也為其它企業提供智能工廠自動化集成服務。
而更多的自動化集成商則來自于自動化設備、工業系統軟件的研制單位或經營企業,從自有產品在自動化生產線中的局部應用,不斷進行拓展,實現與其它設備、系統的協同作業,從而漸進形成了智能工廠的自動化生產線設計、設備提供,以及集成安裝和維護的服務能力。
從生產工藝、傳感器、電控、機械等技術,到機器人、CNC控制系統,要將各種設備和系統集成為一個協調的生產和信息系統,自動化系統集成商需要深入掌握從生產環節,到各類裝備,直到底層技術等各個方面。為此,根據企業非標準化的生產和工藝要求,要提供從整線方案的咨詢設計,到關鍵設備的選型集成,直到產線的保障服務,有著很強的技術要求。因此,現在智能工廠自動化集成商雖然不少,但開展業務多數還在圍繞擅長的技術和熟悉的行業領域,真正具有跨多領域,具備整線集成技術實力的服務商仍然并不很多。
從企業的經營規模看,即使是這些走在行業前列的企業,目前自動化集成業務規模也并不大,對于本身就是制造企業的,或是自動化設備研制的企業,集成業務在自有業務中普遍占比還不高。這也間接反映出集成業務非標準化的特征,存在著設計和實施周期長,需要整合、協調的技術、資源多等問題,從而還難以形成很大的業務規模。
另外,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智能工廠生產線所需前期投入較大,這也要求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價值或生產附加值得有保障,而智能工廠在國內的應用也還處于探索發展的階段,對于很多制造企業來說,要將現有生產線進行較徹底的自動化、智能化的改造升級,打造成為“黑燈工廠”,企業所要考慮的層面和因素還是很多。
因而國內現有制造業向先進制造業轉變是一個相對漸進的過程,這對于自動化集成商來說,現在還正處于在實踐中進行技術積累,對智能化工廠的理解不斷深化的階段,智能工廠自動化集成的市場需求也正處于不斷增長,漸進爬坡的階段。
本次調研結果顯示,這些集成服務商主要集中分布于廣東省及長江三角洲等制造業發達地區,以及湖北、湖南、遼寧等工業基礎較強的省份。其中廣東和江蘇兩地的集成商就占到了總數的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連同上海、浙江、安徽、湖南、湖北、重慶,居于長江經濟帶的集成商占比超過了半數。
另外,技術創新力及人才優勢明顯的北京也有6家企業上榜。這些企業的分布狀況,以及其所擅長的行業特點,也反映了我國制造業的產業群分布,以及各地區制造業向智造業轉型的發展動能。
打造先進制造業的基礎首先是對工業的認識,這種軟實力是無法短時間里獲得的,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對于工業制造的理解,對未來的發展判斷,只有站在更高的層級上看問題,才能看得透,也才能規劃出適于當前,且能適應未來的產線。這里起主導作用的是人,是人的認知,是人的眼界,是人對工業發展的觀察和提煉。工匠精神的背后,亦為認知。
恒天翊堅信質量是產品的靈魂,嚴守每一項標準、生產的每一道工藝、服務的每一個細節!